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之一,娄烨的电影作品总是充满着艺术气息和深度思考。然而,他却因为一部电影《圆明园》被禁止上映,引起了轰动的社会议论。那么,娄烨为什么会被禁呢?这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问题呢?
政治敏感题材
《圆明园》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一段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事件,改选皇帝、信奉异教、毁坏文物等内容,因其涉及到政治敏感题材,被认为是触及了官方的禁区。特别是讲述“八国联军”虐杀、洗劫圆明园的情节,更是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抗议。对于中国政府而言,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,是极为重要的做法。因此,电影内容涉及到的敏感情节,容易引起官方的反感,严格审核的结果就是被禁播。
官方权力监管
在中国,所有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产品都要经过国家部门的审核,并开具许可证后才能在商业市场上销售。然而,娄烨的电影并未通过这样的审核程序,因为官方认为这是一部不符合要求、甚至是有敌对意图的电影作品。另一方面,由于官方权力所存在的性质,相对集中和高度监管的特点,容易引发猜疑和担忧。因此,即便是某些平民百姓拍摄的家庭录像机喜剧,同样也可能被判定为“不华丽”、“不利于风俗”的标签。
意识形态控制
除了政治敏感题材和权力监管外,还有一种比较微妙的原因促成了娄烨的电影被禁。那就是中国政府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放在了尊贵的位置上,因此,一切威胁这种体系的因素,都需要被予以打压。对于电影导演来说,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与观众思想的偏向,都受到官方的重视。如果官方认为某部电影对人们的思想有误导作用,肯定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口碑。因此,娄烨的电影被禁,可以说是意识形态控制所导致的结果。
综合起来看,娄烨的电影《圆明园》之所以被禁,不仅仅是由于政治敏感题材、官方权力监管和意识形态控制这些单一因素所导致。由于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历史、价值观、情感等多种因素涵盖其中,因此才会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广泛讨论。